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美食 > 正文

广西传统美食,广西传统小吃

  1. 请各位前辈大佬介绍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详细一点,谢谢啦?
  2. 广西春节习俗?
  3. 广西糍粑的来源?
  4. 广西人是怎么过年的?
  5. 北海有什么传统习俗?

请各位前辈大佬介绍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详细一点,谢谢啦?

感谢邀请,感谢信任。

我猜你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去广西出差。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在这里,我谈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俗。

广西传统美食,广西传统小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阅资料,显示:

壮族(壮文:Bouxraeuz,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的节日有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的节日:“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广西传统美食,广西传统小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

建筑: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建造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主要以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广西传统美食,广西传统小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勒惹和卜基: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婆婆为了媳妇保养身体,亲自去寻找“奶妈”,“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到现在,还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你满意吗?

一路风景,一路有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好!

欢迎朋友来访,请关注我,也欢迎在下方评论,点赞也是美德。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广西首府南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东连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截至2017年底,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51个县,12个自治县,8个县级市,40个市辖区。[6]

截至2018年末,广西户籍人口5659万人,常住人口492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3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489元,比上年增长5.8%,在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中排名第28。

广西春节习俗?

广西的春节习俗有以下:

1、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2、拜年。拜年可不是随便说个吉祥话,客套几句就可以的,那可是得真刀真枪来拜的。简单来说就是磕头,这不是是开玩笑,是真磕。

3、吃饺子。饺子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4、压岁钱。春节在过年期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放烟花。这一行为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广西糍粑的来源?

糍粑的来历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为纪念守卫楚国的将军伍子胥衍生而来的一个古***俗。伍子胥建城时,将大量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作为城墙的基石,也储存好了备荒粮。后来每到丰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城砖一样的糍粑来以此纪念他。

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糍粑是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喻示家家都能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因此千百年来广大人民对中秋节吃糍粑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无限寄托和深刻寓意

糍粑捶捣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味道,喻示着生活能够甜甜蜜蜜,全家一起打糍粑的清晨里,起得越早,代表着来年丰收越好,糍粑呈或大或小的圆形,喻示着吉祥和团圆。

广西人是怎么过年的?

广西人过年也是同其他地区过年一样,年味儿很浓的。在除夕家家都要祭祖,带着美食祭祖、燃放鞭炮。然后贴对联,美食是粽子,诶,白切鸡海鲜,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大扫除,贴春联。大家庭人口多自己磨十几斤黄豆的豆腐,买年货,做扣肉。吃了年夜饭后就串门,年轻人打牌打******。

广西的春节习俗有以下:

1、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2、拜年。拜年可不是随便说个吉祥话,客套几句就可以的,那可是得真刀真枪来拜的。简单来说就是磕头,这不是是开玩笑,是真磕。

3、吃饺子。饺子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4、压岁钱。春节在过年期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放烟花。这一行为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1、广西南宁崇左地区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2、广西桂林柳州河池一带舞龙舞狮拜年是桂柳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舞龙舞狮队都将龙和狮子装扮一新,苦练龙和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3、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

“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

4、桂平、玉林、梧州一带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守岁至***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5、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每每大过年的时候,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习俗。

分享

北海有什么传统习俗?

北海的节日习俗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2、北海的社交礼俗 北海的社交礼仪因时代不同和社交对象的年龄、修养和职业不同而异。但晚辈队长辈对客人有礼,热情待人应该是永远不变的礼仪。 北海人最重庆吊相通,“做人情”这种礼俗至今仍延守不变。 北海的生活习俗

1、饮食 北海是美食的天堂,陆地三鸟、海产八珍、大鱼大肉尽在北海人一日三餐之中。

2、居室 北海人均居住面积居全国之首,难怪外地人羡慕北海的住房是天堂。

3、交通 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4、婚俗 北海旧的婚俗和?D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1、鸡屎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江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先将其叶子[_a***_],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2、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3、五色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红色、紫色糯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