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美食 > 正文

广西农村各地特色美食-广西农村特产

  1. 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为何现在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比不到5%,为何现在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这要看高学历的标准。

如果以研究生为标准。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这771万人只占到全国总人口的0.5%,可以说占比不是太多。跟题目所说的高学历人口占比不到5%,还是低了很多

如果以本科以上为标准。据统计,中国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到总人口的4%—5%之间。按这个比例看,其中所说的高学历人数占到人口总比不到5%,应该是指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

广西农村各地特色美食-广西农村特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觉到满大街都是大学生,这也只是一种感觉。比如,就连一些公司,基本上都要求招聘本科以上的学生; 找个更好一点的公司,甚至需要211或者985这样的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所以每年的校招都是企业招聘的一个重点。所以,你只要没有到工地或工厂,就会感觉到周围很多人的都是大学生,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这种感觉并不是说错,而是说在相对接近的人群,是有一个比较高或非常高的高学历比例。

高学历人口占比5%,这样的比例应该说还不是很高,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个比例还将逐步被刷新,这个占比还会继续提升。

中国为什么城市的人口不断膨胀?为什么大城市的房地产如此繁荣?这里面应有教育的因素在内,农村的往城市走,小城市的往大中城市走,大中城市的又要往特大城市走,这里面的原因并不复杂:城市越大教育***越好,子女享受更好教育***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说这个从一个方面也推动了城市发展与城市的房地产的扩容。

广西农村各地特色美食-广西农村特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满大街上都是大学生,这个现象很好,可惜我们还没有能真正的做到。我们来看看发达国家的表现,有公开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发达的国家中,加拿大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已经从2012年的51%,增长到2015年的62%,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受过研究生和本科的高等教育,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比例。

除此之外,我们的邻国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是45%,而美国则是42%,这说明我们还有比较大的一个差距,需要继续把这个重视教育、发展教育。

有一个叫孕妇效应。

广西农村各地特色美食-广西农村特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即某一个怀孕了,她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这就是孕妇效应。

为什么呢?

当这个人不怀孕时,她在大街上行走,她并不会关注孕妇,而现在自己是孕妇,自然对孕妇关注就多了。

如果你很少去医院,因某种原因在某一段时间要天天去医生,你会发现身边去医院的人很多。

如果你很少去新华书店,因某种原因在某一段时间要天天去新华书店,你会发现身边去新华书店的人很多。

这些案例都可以归纳为“孕妇”效应。

因为你是这里的高学历者,所以你身边的人也类似,所以你会感觉满大街都是高学历者。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

很多人都在吐槽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烂大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尽管最近几年大学生不断扩招,录取率也一直在提高,但是放到全国范围内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到的比例也是相当的少。绝大部分都是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不值钱呢?关键的原因是就业问题,当代大学生不存在巨大的就业优势,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不如稀缺年代包分配的时候值钱。另外一点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毕业生的流动性趋向于集中化。
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年签

我们之所以产生错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情况的原因是,关键是我们所接触的人群分布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那么我们工作的环境,工作的特点可能大多数都是同类型的人。那么我们就会误认为所有的群体可能都是这样的人群。另外一个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原因就是***配置不均衡,导致人才流动性跃到一线城市。

根据2017年抽样统计调查的结果来看,本科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以上的省市只有:北京天津市、上海市三个直辖市的超过百分之十以上。其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是低于百分之十以下的。而全国本科生所占的比例也只有5.9%左右,研究生所占的比例只有达到0.6%,博士人口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都没有进行全部的统计。
注:中国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比例调查表

根据各省市大学生人口所占比例调查报告来看的话,大学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包括(专科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5个省份,一半以上的省市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基数较大、人口结构复杂、受教育程度不均衡等造成很多地方的教育水平都很落后。我们国家也只是刚普及义务教育没有多少年,大学生扩招也没有多少年,而且人口结构比例更替是相对缓慢的。
注:中国各省市受教育情况统计分布图

我们观察图表发现,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口才过每个省份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们产生错觉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听到的多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我们都懂。我们每个人都再说遍地都是大学生,其实并不是遍地都是大学生。只不过少部分发达地区,汇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多。就如同我们国家推行的“三支一扶”“西部***”等以及各省市的人员招录公告来看,大部分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就能够进行报考。更甚至前一段时间,广西教师招聘,大量的岗位空缺,招不到大学毕业生的现象,都在反应其实并没有达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步。

部分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归咎起来的原因无外乎在于:一、环境氛围,同等类型的人群接触的都是相似学历的人。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大企业等对于学历要求就有限制,如果你处在此种环境当中,肯定身边都是高学历人。二、“耳听为虚”“三人成虎”的原因,说的多那么很多人都认为遍地都是大学生。新闻媒体的引导,社会的一些现象都会让我们产生错觉。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谢邀。

在总人口中,含60岁以上的,也含18以下的。

据国家公布的数据,60岁以上的人,已达到2.4亿。而18岁以下的,我手头没有准确的数据,保守估计也应在3-4亿左右。

据了解,60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没大学学历的。如果扣除一上一下的这两部分群体,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会大幅度增加。

除去"两头"以后,那剩下的这部份人,除了在校大学生,都是正在工作的群体。

在工作的这部份群体里,环顾一下,有几个不是大学学历的?至少,我工作的环境中,95%的人是大学学历。其它不是的,都是驾驶员、炊事员、保洁员。

你说说,这种情况,算不算"满大街"都是大学生?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年龄是在30来岁,说自己是大学学历,简直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得出口。因为,研究生、博士生已经是多的去了。


为何会有这样呃感觉?我个人的理解有:

1、扩招带来很多大学生泛滥。想想,90年代,那时候,大学生多么稀少,我们一个班级,50人,全县考上大学最好的班级,本科才考上24个,不到50%,其他不太好的班级,一个50人的班级,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本科,那时候,你真要考一个本科,太难,如今高考扩招后,不要说专科了,本科也非常容易,导致遍地都是大学生。

20年前,本科的上线率不到50%,如今达到了80%或者90%,可见本科太泛滥了。

2、城市过于集中。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集中选择留在城市,导致给人感觉,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一条街,到处都是大女生,甚至开个小吃店的,也是大学生。你如果在村子里,或者乡镇县城,不会觉得有那么多大学生,可能十里八里没有一个,几个村子里,还找不到一个。

这主要还是大学生一毕业,就朝城市跑,选择留在城市里导致,因为城市就业面比较宽,如果回到县城,你除了考公务员,那就只能打工或者做生意了,毕竟县城大企业少,机会少。

大学生集中选择就在城市里,自然就给人感觉城市大学生太多了。

3、高职院校大专三本等都纳入大学生,导致泛滥。实际上,真正的大学生,或者高质量的大学生,是名牌大学或者二本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生,相关数据统计,本科以上大学生,只占据总人口的4%,比例还是非常少。

如今,什么三本、大专都算是,加上高职院校,一些职业大学,甚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也算是大学生,能不多吗?

4、媒体报道的错误判断。如今,媒体动不动就报道大学生找工作如何如何的难,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如今大学生太多了。

5、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市场决定需求,市场也会给人***象。大学生找工作难,原因就是在于,大学生过多,而过多,又必然导致就业难,好多家庭孩子,上完大学后,找不到好工作,甚至失业待在家里,因此,给人感觉,大学生太多,才导致找不到工作,想一下,如果是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紧缺时代,会有找不到工作的吗?如果***毕业出来都能够找到好工作,你还会觉得大学生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