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面粉若干、红糖若干;
辅料:
猫耳朵
1
2
擀面皮
3
还是擀面皮
4
沾点水增加黏性
5
冰冻半小时方便切片
6
切片时不要重叠放置,避免粘一起了
7
中火炸到变色再炸一会就好了
放置20分钟后,将两种面团用擀面杖压平,擀成薄薄的圆形。
在其中一个面皮上面撒上水,让两个面皮更好的粘贴在一起。
然后慢慢的卷在一起。
将卷好的面用保鲜膜裹起来,放入冷冻室,冷冻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之间。
用料:面粉 适量
纯牛奶 一盒
红糖 适量
白糖 适量
油 适量
步骤1
分别用两个干净的盆放入适当面粉,准备好纯牛奶,和化开的红糖水。
步骤2
分别用纯牛奶加白糖活一种面,用红糖水活另一种面。然后将活和的面放置20分钟。
步骤3
放置20分钟后,将两种面团用擀面杖压平,擀成薄薄的圆形。
步骤4
在其中一个面皮上面撒上水,让两个面皮更好的粘在一起。
步骤5
然后慢慢的卷在一起。
步骤6
将卷好的面用保鲜膜裹起来,放入冷冻室,冷冻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
步骤7
切成薄薄的片,小火,炸至变色即可。
步骤8
捞出就可以吃啦
这个的话你最好自己下载一个“下厨房”之类的APP,里面都有详细的配方教程的,也比较实用。在这里说也只是从百度搜来再***粘贴,方子好不好,合不合适都不知道。哦对了,“陕西老乔”我记得早前做过一次,不知道头条上还搜不搜的到。祝你成功。
一些人喜欢吃的“猫耳朵”是怎么做的?关注作者,更多小吃美食,将通过直播、***、音频等不同形式与你分享!
做“猫耳朵”,需要先准备:面粉二两。火腿、热鸡肉、干贝、笋、虾仁、味精、盐、淀粉各适量。
然后把火腿肉熟鸡肉和笋肉分别切成黄豆般的小丁。干贝用水泡软,上屉蒸软取出。虾仁放碗内,加淀粉和盐拌匀。
面粉放入盆中,加热水和成面团再搓成筷子粗的面条,切成均匀的小块待用。锅置火上,注水烧开。
将面小块放在手掌上用手指搶操,卷成猫耳朵形下入锅中,煮一下捞出,过凉水。将火腿丁鸡肉丁、笋丁、干贝放入锅中,水开后放味精、虾仁、猫耳朵煮熟即可。
读者***:我们将发表过的的200万字各类美食做成了《降脂降压菜谱》、《学生营养菜谱》、《补血健脑菜谱》、等不同类别,共三十多册电子书,方便读者在手机、电脑上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击头像,私信索取!
所需材料:
面粉300克
胡萝卜丁50克
青豆50克
盐5克
味精3克
酱油2克
青蒜50克
蒜片20克
葱姜末20克
制作步骤:
将面粉加少许盐,适量清水揉成面团,盖上湿布醒30分钟。
面团醒好后用擀面棍擀成厚片,用刀切成手指粗细的长条。
将长条每隔几个用手指从中间按下成猫耳朵形状。
加入盐、味精、酱油、蒜片炒熟。
加入猫耳朵、青蒜翻炒均匀。
炒至猫耳朵变色即可出锅。
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面团要揉得硬一些,这样做出来的猫耳朵更有嚼劲。
擀面时不要擀太薄,否则会影响口感。
炒猫耳朵时要不停地翻动,以免粘锅。
希望这份制作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做出来的好吃!
猫耳朵2袋
鸡蛋3颗
洋葱1个
青椒1个
辅料
葱适量
蒜适量
做法步骤
1.食材准备好
2.鸡蛋炒熟,盛出备用
3.猫耳朵下锅开水煮5-10分钟
4.先炒青椒洋葱,放入花椒大料粉,放2勺酱油,放1勺盐翻炒
5.下一步放入西红柿翻炒
6.然后再加入西红柿鸡蛋
7.最后菜炒熟后,把煮熟的猫耳朵捞出来放进炒锅里一起翻炒几分钟,再加适量盐,放鸡精和葱花便可。
8.即可出锅
步骤 1
space

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配菜,切成小丁,胡萝卜这种不爱熟的一定要切小一点。
步骤 2
space

切好可全放一起,完全就是清理冰箱库存嘛。
步骤 3
space

煮猫耳朵,我点了三次凉水,又煮了三分钟,可能是我买的猫耳朵偏硬,我爱吃软乎乎的,如果您爱吃劲道的就少煮会。
步骤 4
space

捞起尝一个,口感适中就关火捞出。
步骤 5
space

过凉水(依个人喜好,也可以不过水)。
步骤 6
space

过完凉水的猫耳朵空干水分,一定要控干一点(如果爱吃带汤汁的就不用控那么干)。准备一碗蒜末(我这是半头的量,不爱吃蒜的可以不加)。
步骤 7
space

起锅热油炒配菜,待番茄炒软放入自己喜欢的调料,因为我放了番茄酱、生抽、蚝油和老抽,没有再放盐,如果口重,依个人喜好再放点盐。
步骤 8
space

放入调料后继续翻炒一分钟。
步骤 9
space

加入煮好的猫耳朵,不断翻炒至水分略干。
步骤 10
space

炒到自己喜欢的浓稠度放入蒜末,翻拌均匀即可出锅啦。
步骤 11
space

炒好了(●°u°●) 」
步骤 12
space

我们开餐啦!
"猫耳朵"是一种日本料理中的美食,主要指的是一种形状类似于猫耳朵的面条,也可以指一种类似于猫耳朵造型的甜点。以下是可能的喜欢吃猫耳朵的原因:
1.独特外形:猫耳朵面条的造型与传统面条不同,独特可爱,增添了食物的趣味性和视觉吸引力,让人有好奇心和兴趣去尝试。
2.口感:猫耳朵面条通常略厚实和有嚼劲,有的还带有一点弹性,这种口感与普通面条不同,更加有趣和有质感。
3.丰富多样的搭配方式:猫耳朵面条可以与各种汤料、蔬菜、肉类等搭配,使得食物的组合更加多样化,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4.季节性和特殊纪念:有些人喜欢猫耳朵甜点是因为它们的可爱外形,可能与喜欢猫、对猫有特殊感情或特殊纪念有关。此外,某些季节性的猫耳朵面条或甜点,如圣诞节的猫耳朵蛋糕,也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喜欢吃猫耳朵的原因因人而异,这些仅仅是一些可能的情况。美食的喜好受到文化、个人偏好和经验等多样因素的影响。
主料:面粉200g, 番茄酱1个,
调料:食盐 适量, 鸡精 适量, 调和油 适量, 胡椒粉 适量 ,芝麻油 适量
猫耳朵汤面的做法
1.将面粉加入蛋清、水和成稍硬一点的面团,饧10分钟。
2.擀成后面片。
3.用刀切成宽条。
4.将每个条搓成圆条。
5.切成丁。
6.将每个丁用拇指搓按一下。
7.就成猫耳形状。
8.全部搓成猫耳状。
9.西红柿去皮切片。
10.锅放少许油烧热,下葱末煸香,放西红柿翻炒。
11.加适量水烧开,下入猫耳面烧熟,加盐、胡椒粉调味,泼入蛋黄液。
12.加味精、淋香油出锅。
1/7 先将胡萝卜,上海青,各自用沙冰机加少量清水打成蔬菜汁备用
分别用清水,胡萝卜汁,青菜汁活出冷水面团,并揉光醒面10分钟
2/7 分别用清水,胡萝卜汁,青菜汁活出冷水面团,并揉光醒面10分钟
白色面团分成两份,分别与两种颜色的面团搭配,并折叠擀成厚度约一厘米左右的面片
3/7 白色面团分成两份,分别与两种颜色的面团搭配,并折叠擀成厚度约一厘米左右的面片
在案子上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片
4/7 在案子上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片
把面片切出一厘米见方的丁粒
5/7 把面片切出一厘米见方的丁粒
用大拇指内侧在粗糙的刮搽板上搓出猫耳面
6/7 用大拇指内侧在粗糙的刮搽板上搓出猫耳面
用西红柿鸡蛋木耳青椒改刀,加工出番茄鸡蛋卤,猫耳面煮熟后过凉即可
7/7 用西红柿鸡蛋木耳青椒改刀,加工出番茄鸡蛋卤,猫耳面煮熟后过凉即可
小贴士
面团与菜汁或水的比例是1:0.4太软的话面不劲道,太硬又不容易煮。今天我做的是打卤面,平时大家做可以不受局限性,做烩猫耳面,炸酱猫耳面,炝锅猫耳面等等!美食就在你身边,创意无极限……
一般可以吃
适当的吃一些通常不会对身体带来影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它属于油炸食品,要避免吃得太多,否则很容易引起上火的情况。这个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能够起到养心益肾和除热止渴的功效。制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一些新鲜香菇和干贝。不仅能够提升这个食物的鲜味,并且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高,适量吃一些有助于增加身体营养。
孕妇可以吃猫耳朵。
孕妇是可以食用猫耳朵的,猫耳朵是晋北地区的一道小吃,主要是以面粉制成的,孕妇食用猫耳朵,可以给身体补充一些碳水,另外猫耳朵制作时还会给汤里加入一些蔬菜,也是比较有营养价值的。
但不要过多食用,以免导致自身血糖升高。
第1步、面粉中加酵母,牛奶,白糖和成面团醒发制两倍大。
第2步、分出两块小面团加可可粉和红曲粉揉匀。
第3步、取白色面团一块大约30克。
第4步、整成馒头形状。
第5步、包上自己喜欢的的馅料。
第6步、包好馅料。
第7步、取粉色面团搓圆。
第8步、做成猫耳朵。
1. 是非常简单的。
2. 因为猫馍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猫肉,所以制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
首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再将猫肉切成细丝。
接下来将猫肉丝均匀地铺在面片上,再将面片卷起来,最后将卷好的面片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
3. 猫馍是一道传统的陕西小吃,制作简单快捷,而且口感独特,非常受人们喜爱。
如果你对猫肉不感兴趣,也可以用其他肉类替代,如猪肉或牛肉,制作出来的猫馍同样美味可口。
猫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小吃,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
面粉:500克
发酵粉:5克
温水:250毫升
糖:10克
盐:2克
油:适量
步骤:
将面粉和发酵粉混合在一个大碗中,加入温水,搅拌成絮状,然后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将面团盖上湿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大约需要1个小时,直到面团变得松软。
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8个小剂子,每个剂子揉圆,然后压扁成圆形,中间厚边缘薄。
在平底锅中倒入适量的油,烧热后将猫馍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即可。
可以将猫馍搭配糖或者辣椒酱等调料食用。
注意事项:
猫馍的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但要注意厚薄均匀,以免煎煮不熟或不香。
油的温度要控制好,不要太高或太低,以免煎出来的猫馍过于油腻或者口感不好。
煎好的猫馍可以放在吸油纸上吸去多余的油脂,这样更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