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塘甜牛奶
不同于新疆、甘肃等以牛羊闻名的省市,广东远离牧场,喝牛奶的习惯也是从50年代开始培养。虽说我们起步慢,但现时的牛奶水准在全国绝对是数一数二:
燕塘、风行,位列“中国优质乳工程验收企业”名单,牛奶的质量远超国家标准,和欧美标准并齐
1. 南方人喝牛奶和豆浆。
2.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牛奶和豆浆都是富含营养的饮品,适合南方人补充能量和水分。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有助于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增强;豆浆则富含植物蛋白、纤维和维生素B,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和血液循环的改善。
3. 此外,南方地区也有一些特色的奶制品,如广东的酸奶和广西的羊奶,这些也是南方人常喝的奶制品。
南方人对于奶制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有多种选择来满足他们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豆奶。
豆奶的营养价值与牛奶媲美,并且其脂肪含量也远低于牛奶。豆奶由非转基因大豆制作而成,能够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为人体充分补充足够的蛋氨酸。并且植物蛋白***的应用,更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粤菜有:
一.菠萝咕噜肉
菠萝咕噜肉,是广东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属于粤菜。主要原料有菠萝、猪肉、面粉和酱汁制成,颜色搭配新鲜。做法简单,用调制好的酸甜酱汁,然后加入菠萝和油炸的咕噜肉进行翻炒即可,酸甜的菠萝,外脆里嫩的咕噜肉,口感丰富,是一道开胃菜,非常下饭,搭配上米饭可以吃满满一大碗。
二.煎酿辣椒

煎酿辣椒是广东常见的一道家常菜,也属于粤菜中的客家菜。辣椒与肉末的完美结合,口感丰富。广东人不太能吃辣,所以用的辣椒是虎皮尖椒,味道吃起来微辣。酿肉鲜美多汁,有嚼劲,辣椒爽脆,百吃不厌。如果家里来客人,还可以选择这道菜品。
三.豆蒸排骨

豆蒸排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粤菜,做法步骤简单,准备好食材如排骨、豆、生抽、食用油、白砂糖等,放好酱料,最后在放入锅里蒸就好了。蒸好的排骨鲜香入味,鲜嫩多汁,豆汁也非常的浓郁,没有多余的油脂,清爽不腻。这道菜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美味与营养充分的结合,非常的健康。
四.南乳支竹焖鸭

南乳支竹焖鸭是一道经典的粤菜,由肥鸭、支竹、南乳等食材制成的美食。鸭肉和腐竹都煮得非常的软嫩,支竹也完全地吸收了所有的汤汁和鸭肉的鲜味,鲜美又好吃,非常的入味。汁还可以和饭搅拌一起吃,味浓非常下饭。
五.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汉族传统名菜,也属于粤菜中的客家菜,通常到过年期间,大部分广东人都会准备好梅菜扣肉。制作方式有所讲究,需要通过煮、煎、蒸的过程。颜色酱红,五花肉被浸透的入味,油脂也被充分的煎出来,吃起来软糯可口,入口即化。瘦肉也充分地吸收了汤汁,梅菜浓郁芳香,梅菜与五花肉的搭配简直是恰到好处,好吃到停不下来。
六.秘制叉烧

秘制叉烧是广东的传统名菜之一。腌制叉烧工序复杂,需要调配好秘制的酱料均匀涂抹,保鲜膜封盘后腌制一天,腌制好后还要进行烘烤。秘制叉烧色泽红润亮泽,香气诱人。外面的肉被烤得焦黄,但里层还保留了肉汁的香味,肉质柔软,口感鲜嫩多汁,味道偏甜但甜而不腻。
七.滑蛋虾仁

滑蛋虾仁是常见的传统特色家常菜,做法简单方便易上手,主料有虾仁和鸡蛋。做好的滑蛋虾仁非常的鲜嫩、嫩滑,虾仁则Q弹爽口,虾仁都是经过配料腌制过的,所以非常的美味。这道菜富有高蛋白低脂肪,吃起来健康,老少皆宜。营养低脂不长肉,还是一道低脂减肥餐。
不够,远远不够,早上多吃几个蛋白吧,午餐晚餐多吃优质的肉类蛋白,否则会疲劳的哦。我是吃不了鸡蛋,但每天会吃许多鸡胸肉,因为鸡胸肉便宜,哈哈哈哈~路过的撸铁女生有没有吃补剂的?
每天中等强度增肌训练,一天两个鸡蛋,一块鸡胸肉,蛋白质够不够?这种情况,你的蛋白质摄入不足的。
两个中等大小的鸡蛋,他总共的蛋白质估计也就15克左右。然后一块鸡胸的话差不多200克300克的鸡胸肉,蛋白质含量,每100克是20克蛋白,这样换算下来也就是60克左右的蛋白质。
你这一天总共的蛋白质摄入量也就75克左右。相对来说还是不太足的。
在各种各样的肉类,它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是在14%~22%之间。而且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不同,他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也是不同,尤其是你在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的时候。
中国营养协会出过一些相关的数据,我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要的蛋白质是在0.8到一克之间。经常体育锻炼或者一些重体力劳动者,他们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推荐在每公斤体重1.5克到一克之间。
那像专业的健身健美运动员,他们可能的蛋白质摄入量会在每公斤体重2~3克。
所以说你现在一个中等强度的训练,咱们要保证,最起码每公斤体重两克的蛋白质摄入。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体重来换算一下,比如说80公斤,那你每天就需要160克的蛋白质。
所以说你可以在你的日常饮食当中再加上一些蛋白质的来源,各种的肉类或者是运动补剂都是可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