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各大菜系中,粤菜显得格外突出。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以及饮食环境、气氛之优雅和服务之细致周到等等,都可谓首屈一指。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从沿海到关外,一股“粤菜风”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着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场。
粤菜发源于岭南。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与海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社会经济因此得以繁荣,同时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外各种食法逐渐被吸收,使广东的烹调技艺得以不断充实和改善,其独特的风格日益鲜明。广东旅居海外的华侨众多,又把在欧美、东南亚学到的烹调技巧带回家乡,粤菜藉此形势迅速发展,终于形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炉、融中西烹饪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并在各大菜系中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 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它包括了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饮食风味。选料广博奇异,品种多样是广州菜的一大特色。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一经厨师妙手,都变成佳肴,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奇珍”。
粤菜特别讲究厨艺精湛,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炎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广州菜有许多调料,如蚝油、鱼露、柱侯酱、沙茶酱、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酱、咖喱粉、柠檬汁等,为广州菜的独特风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对比起中国其它菜系,粤菜较少用浓重辛辣的调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02
茶文化
世界上还有几个地方的人像广东人那样热爱饮茶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地方能饮三四小时的茶而乐此不疲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地方能将茶点当做饭吃呢?广东人极爱品茶,往往以"饮左茶未"(粤语)作为问候。
广东人在茶楼饮茶,不仅要喝茶,还要吃点心等,饮茶满足了广东人的胃,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
广东人饮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社会交际的纽带。而现在,广东的茶点抢了茶的风头,只知广东特色是茶点,茶算是被茶点“反客为主”了。
广东的茶点常常包有海鲜,它们极大的保留了大海的鲜味,食材讲究原汁原味,无论吃什么,都没有一丝添加剂,没有一毫调味品。
这种鲜香是广东特有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它们没什么虚***的外衣,只有自然的本色。
03
粥文化
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是食物,是药膳,更是文化。粥,在广东人的饮食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且一直以品种繁多著称,从富贵到贫贱,从清雅到俚俗,一应俱全。由于气候原因,广东人肠胃多较为脆弱,容易上火,每当上火、伤寒或是肠胃不适时,粥就成了广东人三餐的首选。
广东人会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食材和火候做成各式各样的粥:
如用明火煮的加进白果和百合的白粥,能清热降火;用猛火生滚的各类肉粥,低油低脂、原汁原味、口感清新,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追求。
用姜,葱,蒜头等等,都系用来提升食物本身嘅鲜味,食食物本身嘅鲜味,比如,鸡有鸡特有嘅鲜味,鱼有鱼特有嘅鲜味,用调味豉油,姜,葱等都系为咗最大限度抑制食材难闻气味,最大限度突出食材本身嘅味道,呢个,个人认为系广东饮食文化嘅精髓。唔喜勿喷!
广东饮食文化分为三大类,广府,东江(客家),潮汕,广州饮食以清淡为主,选料新鲜,煮,蒸,煲,炖为制作方法,代表美食有白切鸡,清蒸鱼等,东江(客家)饮食以咸香,清香,浓香,代表美食客家(东江)盐焗鸡,梅菜扣肉,客家(东江)酿豆腐,客家(梅州)开锅肉丸等,潮汕饮食以清香为主,代表美食潮州牛肉丸,潮汕卤菜,小吃,海鲜美食等
白切鸡
盐焗鸡
东江酿豆腐
清蒸鱼
梅菜扣肉
鼎鼎大名的客家菜,在广东是与潮汕菜、广州菜齐名的三大菜系。
客家人偏爱没有污染的天然绿色食物,山里的,田间地头的自然食材,无一例外,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客家菜通常卖相一般,但是吃起来咸香味美,味道十足,口感非常丰富。一桌地地道道的普通客家菜,让人不禁食欲大增。
盐焗鸡香气扑鼻,浓郁的香味,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享受美味了。
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咸香浓郁,扣肉入口即化,梅干菜香气扑鼻,拌在米饭中,可以让人不知不觉中,吃掉两大碗哦。
一、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色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客家菜便以内陆型的油重味浓、咸香软糯为特色。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客家菜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客家聚居地以闽粤赣边区的大三角为主,这里不但有跨越赣南、闽西的武夷山脉,有横贯赣南的五岭之一的大庾岭和罗霄山脉,还有闽西境内的玳瑁山脉、彩眉山脉、博平岭山脉、松毛山脉以及五岭余脉。粤东境内的尚有项山山脉、阴那山脉、凤凰山脉、释迦山脉等。高峻延绵的山脉和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交结,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盆地。总体来说,客家聚居地以山地为主,夹以河床谷地。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到南方,吸取了土著居民长期形成的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的饮食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新的饮食理念和烹制技法:
1
烹调方法注重炖煮,以原昧香鲜为主,刀功朴实无华客家饮食的烹调方法以炖、煮为主,较少的炸烤。
客家的饮食理念认为,炖、煮能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而且不易上火。传统的客家名菜如白斩鸡、清蒸鱼、酿豆腐、酿苦瓜、梅菜扣肉、蒸绞骨等,无不***用这种烹调方法。客家菜讲究原味,一般都不会放味精、白酒这些调味品,而是较常的用酒槽、禽兽骨头熬出来的汤等作佐料。因此,客家菜总体上吃起来都是味鲜可口,老少成宜。客家菜在刀工方面却比较粗糙。客家典型的菜色梅菜扣肉中,扣肉切的又大又厚,方方正正的,刀工明显不够细腻。而在一般家庭中的煲汤所选用的材料如骨肉猪肉这些也是大块大块的。
2
食材选择方面以当地土产为主
烹饪生产的劳动对象是烹饪原料,所属地区的烹饪原料直接影响菜肴朝某一方向发展。闺粤赣客家地区绝大部分为典型的南方山区,山区所产的山珍、河鲜、蔬果野菜和畜禽自然就成了客家菜的主要成分。客家名菜如赣南的小炒鱼、酿豆腐、粤东的东江盐煽鸡、梅菜扣肉,闽南的涮九品、香菇焖猪肉等等都是客家人利用上述原料制作而成。
客家人从中原黄河边迁移到南方,融洽主流社会,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饮食特色,又积累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髓,创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客家饮食如同客家语一样古老,客家饮食文化根在中原,是对中原饮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客家饮食主要流行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韶关 、深圳 ,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防城港,台湾新竹、苗栗、桃园等地。 分布范围主要包括赣江、 汀江、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的赣南、闽西、粤东 、粤北和珠江口东岸的客家大本营,还有遍布于湘滇陕黔浙琼等省的散点客家居住地。
客家饮食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保留了大量的中州古味,是古代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中转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赣州客家菜形成了以"味型鲜辣醇厚见长、清淡脆嫩兼具、原料山野气息浓郁、烹调技法精妙考究、人文气息意蕴深远"为特色的饮食文化,赣州被中国烹饪协会誉为"客家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广东文化分5种,分别是: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剧文化、饮食文化和广府文化。
1、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广东地区最为典型的文化特色之一,它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岭南文化的代表性[_a***_]是岭南建筑,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岭南建筑的特点是色彩斑斓、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结构严谨;岭南文化还包括了岭南音乐、岭南书法、岭南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广东地区的另一种重要文化特色,它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客家土楼,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客家土楼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造型独特、防御性强、文化内涵丰富;客家文化还包括客家音乐、客家书法、客家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
3、粤剧文化
粤剧文化是广东地区的另一种重要文化特色,它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粤剧是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粤剧的特点是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服装华丽、舞台布置精美;粤剧文化还包括粤剧音乐、粤剧舞蹈、粤剧戏服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
4、饮食文化
广东的饮食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广东的饮食文化以粤菜为代表,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粤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制作精细;广东的饮食文化还包括广东茶文化、广东糕点文化、广东小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
5、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广东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广府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广府建筑,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广府建筑的特点是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结构严谨、文化内涵丰富。广府文化还包括了广府音乐、广府书法、广府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岭南饮食文化特色博***众长,历史由来十分悠久。 岭南饮食文化涵括岭南本土的饮食、海外华侨以及西方国家的饮食,博***众长,形成当今独具特色的岭南饮食。从战国至今,岭南饮食文化发展了两千多年,赖于优越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临海。优越的气候使得岭南饮食的取材丰富并且新鲜,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岭南饮食的包容性及易于传播。
俗语有曰:“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长寿在柳州。”可见广州饮食在古时已经享誉全中国。到了明清尤其是晚清的时候,广州饮食更是引领中国饮食的潮流。因为在明清的时候,广州是中国唯一开放的城市,中国内地的所有贸易级中外文化的交流都通过广州流入或流出,由此形成了开放的风气,吸收国外好的文化,取长补短的饮食文化。
广东饮食文化变化万千,中西合璧,一盅两件只是其中一点星光,用自豪来形容就有点过分自大了。
再者,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文化差异与众口难调等因素,只是在粤港澳地区普遍,口味清淡,注重鲜,色,香,味,其他地区就不一定能接受。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旧“妙奇香酒家”对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陶陶居”三楼对联
我觉得上述两副酒楼对联,很能反映广式早茶的饮食文化。
广式早茶历史可上追至明朝。最初是售卖早点的店铺提供免费茶水,生意兴隆。各饭馆酒楼均随之,便出现了“茶居”。至今,仍有老一辈广府人,把酒楼饭馆称作“茶居”的。
饮早茶,并非单纯是吃早点这么简单,广府白话谓之“叹茶”,包含有享受的意思。而事实上,酒楼提供的茶点亦非常精致多样,中点西点应有尽有,很能满足广府人对饮食的精致化要求。
饮早茶,也是一个社交、谈生意的场所。请饮早茶,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和父母构通,至休息时一家人一起饮餐早茶,乐也融融。而广府白话亦有句话叫:“饮杯茶,食个包,唔掂倾到掂。”意思是什么事都可以通过饮早茶,坐下来慢慢谈。
当然,如果要把饮早茶,说成是广东人最值得自豪的饮食文化,我只能在后面加多两个字——之一。广东饮食文化含义很广泛,值得自豪的地方也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