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美食 > 正文

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有哪些

  1. 过年你们家乡里有什么美食和习惯?
  2. 壮族美食传说?
  3. “三月三,用枫树叶染糯米,称为乌米饭”这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4. 身份证456开头是哪里的?

过年你们家乡里有什么美食和习惯?

我的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我们县是多民族居住地,我是侗族,我会说侗语,我还会说壮语。我的家乡过年有很多的美食,而且很有特色,也有自己的习惯,接下来我先说美食,再说习惯。

说起家乡过年的美食,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几个大汉拿着木锤在“打粑粑”的场景,“一二,嘿哟,一二,嘿哟”,喊起口号,有节奏的锤打着蒸熟的糯米饭。这个美食就是过年粑,其他地方也叫做“年糕”。年糕,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时候才做的,而实际上也是如此。我们这里的年糕是用自家的糯米来泡之后进行蒸,蒸熟就放到一个特定的石头容器里面,用人力进行捶打,打成糕状,用手抓取乒乓球大小的团子,捏成饼状,涂上一些黄油,就算完成了。

我们把这个年糕叫做过年粑粑,可以用来烤软了配白砂糖吃,也可以在烤软的时候往中间塞肉和菜,制作一个“肉夹馍”,还可以泡油茶、放到锅里烫着吃,各种吃法我都尝试过,特别好吃

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完过年粑粑,我们再来说说这“榔棒”,这个称呼估计没几个懂,但我要是说糯米血肠,估计很多人就知道了。我们这里把糯米血肠称为“榔棒”,它和东北的血肠可不一样,我们是把过年杀猪的猪血和泡好的糯米,配上五香粉食盐等一起混合均匀后灌到猪肠里面的。然后进行晾干或者放到火炉上头烘,吃的时候煎着吃,配上点蒜苗,那真是特别的香特别的酥,另外蒸着吃也可以,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

除了过年粑粑和糯米血肠,我们过年还要吃扣肉,我们广西的扣肉可是非常的棒,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还要吃“酥”,酥可以是肉馅或者小鱼仔、小河虾、红薯等,面粉加糯米粉包裹以后放到油里面炸,特别香。都说过年胖三斤,因为过年还要吃鱼、吃鸡、吃鸭、有的还吃牛瘪,那真是特别的丰盛,想不胖都难啊!

这一说到过年的美食就有点停不下来的意思,不过还是得介绍一下我们家乡过年的习惯。

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这里过年有不少的风俗习惯,其中就包括前面说的锤年糕。除了做吃的习惯之外,还有几点要介绍:

①我们在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先点香、烧纸、用一些菜和酒来祭拜逝去的先人,然后放完鞭炮以后我们才能吃。

②半夜十二点的时候,就是跨年的那一刻,我们会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广西壮族的现代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③大年初一,我们会起来喝早茶,喝完早茶要到山上去拿几根柴火回家,其寓意是“带财”。另外大年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澡、放鞭炮的垃圾不能打扫,不能骂人、不能说脏话等等都是一种习惯。

④外嫁女儿回娘家,我们这边是初二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要拿上一块肉、酒、礼品等回娘家。

⑤拜年,现在拜年的少了,不像三四十年前,我父辈他们那时候过年就去邻居家拜年,说恭喜发财,人家会给糖吃,以前为了吃一颗糖也是不容易的。

以上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部分美食和风俗习惯,不知道各位朋友的家乡是否有相同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猪年大吉,有机会来我家乡做客!

壮族美食传说?

五色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传统美食。每年“三月三”歌节、清明节、四月八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他们选好优质糯米,将糯米洗干净,然后染以从红蓝草、黄饭花、枫树叶、紫番藤提取的彩色汁液,再放入蒸笼中蒸熟,做成红、蓝、黄、紫四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合成五色,艳丽多彩、清香四溢并有益于人体健康。杜甫曾为之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佳句。

  乌糯米

  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

  岜夯鸡、汤酸味美、壮族特色美食、开胃健食、***美食、百吃不厌

  红薯丝粑粑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

  竹筒饭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

  烤乳猪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三月三,用枫树叶染糯米,称为乌米饭”这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我也是壮族人。却也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做这种五色糯米饭。黑色是用枫叶汁来染,***是用黄姜捣碎调水而染之。但黄姜之味过浓,很少用它,都是到山上***一种叫作醉鱼树的花,用来染。些花白色,但染出的糯米金***,且其味醇香,。紫红色的,是一种爬行草科,墨绿色,本人却不懂其草名叫作什么草。关于三月三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有很多。有时间,把那些故事传说整理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

五色糯米饭的传说在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在我们这边壮家则流传着一个机智青年与一群猴子斗法的故事。

传说古时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这其实在壮语里是母亲喊儿子的称呼,比如你妈直接叫你:儿子”。而不是称呼儿子的真实名字),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有时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每次去都会带上两团蒸好的糯米饭作为午餐。结果糯米饭的香味吸引来了附近的一群猕猴。就在儿子在犁田的时候,胆大的猴子趁母亲不注意把糯米饭给抢走了。抢一次得手之后猴子们知道母亲追不上他们每次都来抢。儿子没办法了,总不能每时每刻都看着猴子吧!就在他烦躁之际突然看到自己的手居然黑了,再一想是刚才抓枫叶抓黑的。灵机一动,立即动手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第二天拿起黑色糯米起来蒸,顿时浓郁的饭香飘进了里屋。母亲闻到后就问儿子: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啊!儿子兴奋地说,达咩(壮语,母亲),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于是清晨儿子带母亲又出发了,这回他故意把黑色糯米饭露出来让猴子们看到。猴子们见到黑色的东西以为是毒药,连碰都不碰直接跑了。

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红色、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又因为这是孝敬母亲的食物,所以每年清明或者三月初三的时候都会将糯米饭摆上供桌,祭奠神灵和先人。

这应该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习俗,即每年的三月三,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

五色糯米钣,顾名思义五种颜色,分别为黑、红、黄、紫、白,象征着“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之意,因为语言差异,又被称为“乌米饭”、“五色饭”等。

而其来历也和一位古时壮人有关。相传古时,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名叫韦特桂,在土司手下当差。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请土司亲往壮乡视察,欲用计让其免去皇粮。不想被土司发现上当后,便把特桂当成眼中钉令手下将其捉拿。

壮乡百姓闻知后,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官兵捉拿不着,于是就放火烧山,要把韦特桂逼出来,但一直没有得逞,只得悻悻而回。

官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寻找,终于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的尸体,便含泪将其葬于枫树旁,而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

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的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而这之后就慢慢形成一种习俗逐步流传下来,至今仍是壮族一个重要的习俗。

***456开头是哪里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50126804人。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大陆海岸线总长1595公里,沿海港口***、海洋生物***、滨海旅游***丰富。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截至2021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下辖14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60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41个市辖区。生产总值21237.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7.7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7077.43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1.***亿元,增长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64元,比上年增长5.1%。截至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