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西美食,估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米粉。米粉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广西美食了。但是今天推荐的是广西北海的特色美食。北海的传统特色小吃很多,有水米乙,沙谷米,鸡屎藤,大龙米乙……
然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虾仔米乙,用小虾和糯米、大米(或米粉)油炸制成,外脆里嫩,还有虾的鲜味。小时候虾仔米乙满大街都是,也不贵,才5毛钱一个。如今虾仔米乙也就只有市场或老街才有了,吃上一口,满满的童年记忆!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境内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且在饮食上追求传统与天然,善于利用当地的食材,因此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饮食习惯。广西的饮食文化,可谓岭南稻作文化区的一朵奇葩。那一道道美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产物。
1、广西菜又称桂菜,起源于宋、元时期,清光绪年间,北海、龙州、梧州、南宁先后辟为通商口岸,饮食市场日益兴盛,推动了烹饪技艺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不少烹饪高手来到广西,各派餐馆林立,名师收徒传艺,广西菜得以博***众长、丰富发展。桂菜兼收并蓄了其它地方菜肴的特长,利用广西的天然产品为主料,逐步形成了5种流派风味菜。桂北风味,以桂林、柳州地方菜组成,口味醇厚,色泽浓重,善炖扣,嗜辛辣,尤擅于以山珍野味入菜;桂东南风味,包括南宁、梧州、玉林一带的地方菜,用料比较广泛,口味以清淡为主,以粉食为代表的各种风味小吃,更是样多味美;桂西风味菜,包括百色、河池一带的地方菜,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善长众菜合调,粗菜细做;海滨风味,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少数民族菜,讲究实惠,取材奇特,制法极有个性,富有山野风味。尤其对野生鱼种、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鸡情有独钟。
2、总的讲,广西的菜肴,多以本地盛产的山珍、水产和禽畜肉为原料,还常以岭南佳果诸如荔枝、芒果、菠萝等入菜。一般以猪、鸡、狗、牛、羊、鸽、咸淡水族为常宴;以山珍(果子狸、穿山甲、鹰嘴龟、水鱼、山瑞、蛤蚧、竹鼠、鹧鹕、蛇类)和名特水鲜(对虾、螃蟹、文蛤、鲍鱼、鯆鱼、嘉鱼、鲶鱼、娃娃鱼、桂鱼等)为上品。广西名菜既有粤菜的特色,又区别于粤菜,技艺上多用蒸、炖、焖、焗、炒、炸等方法,口味以清甜、鲜香、微辣、脆嫩为主,讲究鲜、嫩、爽、滑,原汁原味。
3、广西人大都爱吃酸,酸食品有酸鱼、酸肉、酸鸭、酸鹅、酸鸟、酸虾糟、酸菜等。将肉洗净,切成一斤左右的若干块,放入适量的盐,再用糯米饭(或炒糯米粉)拌和酒、姜、辣椒等抹在肉上,然后一层一层地码入坛中
瑶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杂以洋芋、野薯、芋头以及豆类而食。烹调技法以焖、煮、烧常见,口味麻辣偏酸,喜香甜。
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居住在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则是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蔬菜常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作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把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láo)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兑水。
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别具一格的风味食品,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些富有特色的瑶族美味,领略一下这宜人的地域风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