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美食 > 正文

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的句子

  1. 为什么中国一些不起眼的小吃,会走到全世界,让外国人连连夸好吃呢?
  2. 老外对中国美食有什么误解?
  3. 歪果仁见了中国的美食会怎样?
  4. 外国人真的如有人说来了中国就那么馋么?我觉得好夸张,有说说真实情况的么?
  5. 怎么看待独角show?

什么中国一些不起眼的小吃,会走到全世界,让外国人连连夸好吃呢?

我们学校门口的臭豆腐店,每天口号都是:湖南招待外宾的长沙豆腐,不好吃不要钱,去长沙不吃长沙臭豆腐等于白来,现在不用去长沙就能吃到正宗长沙臭豆腐,欢迎前来品尝…。。。。。就我个人而言,我是真的受不了臭豆腐,味道太大了,一起风,整条街都是那种味道,我很好奇长沙真的用臭豆腐招待外宾?就和皮蛋一样,外国人没几个喜欢的,现在好多外国人在中国做节目,为了吸粉,不论好吃与否,先夸一通,总会有中国人点赞加关注的,我想说的是,理性看待吧,不要被媒体带节奏

老外对中国美食有什么误解?

6/9之误

我是很好吃的,去一个陌生地方逛街的话,第一件事就是打量有啥东西好吃,特别对那些以往没见过,或招牌/店招奇怪的,会冲进去吃。确实吃到过好东西,可也失望过好多回。

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过一篇汪曾祺写南方民间小菜苋菜杆子的文章,“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里面“果冻状”、“佐粥的无上妙品”两句写的太“菜感”,引得我垂涎欲滴,想今后有机会一定尝尝!后来出差上海,逛南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南货铺子有卖,就兴冲冲买了两罐。

回家用心熬了一锅粥,然后庄重的把菜罐子打开,“就要品尝美味喽!”心头一边期待/兴奋。哪晓得,封盖刚一打开,一股……比臭豆腐臭十分的臭味儿钻出来,扑鼻难闻!不过对此我倒有准备,以往吃过好多臭美的东西,榴莲、臭鳜鱼、夹江豆腐乳……心想多半如此吧,就捏鼻子拈了一根来吃。

很失望。既没有“果冻”的爽,“无上妙品”的感觉更不知在哪儿——我估计要么被汪老“骗”了,要么是工厂化生产走了样。要么,就是我自己有地域差异,吃不来/吃不惯?

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果两罐都被我扔了。

瑞典大名鼎鼎的鲱鱼罐头也一样,别说吃,光网上看到描述我就决定和它绝缘。

但这两样东西不排除当地人吃的津津有味,并且被作家写的津津有味。

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歪果仁评价广东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饮食习惯——这是历史/地域原因积淀下来的。

老外对中国美食、特别是一些地域特色浓的,产生误解也就不奇怪了。皮蛋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米国有档节目评“十大恶心食物”,皮蛋中弹。消息传回这边还引起过一场舆论“***”。记得那时***上一个歪果小伙表演用刀叉吃皮蛋时,那种夸张嫌恶的样子,让我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皮蛋,美味呀。剥开掰小块,加几滴醋/酱油,少许白糖/辣椒油或烧糊辣椒,下饭神品嘛。

后来这边舆论反应过火/升级过高就不说了。

从那件事后我曾反思过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历史/地域原因积淀下来的饮食习惯外,恐怕也有加工成品的效果原因——我自己也在市场上稍不留神就买到j碱多涩口的皮蛋,我倒晓得加醋中和等办法补救,但歪果人咋晓得?

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个人或族类的心理/观感习惯,还有最重要的卫生观念等,对外域食品产生抗拒/排斥。比方动物内脏,那些不吃的人多认为是“脏/臭/血腥”,医生们则强调的是积淀毒素和胆固醇。

总的说,歪果仁对这边部分美食的误解不出这三种原因——其实我们也一样对他的部分美食。相信对大多数美食彼此也是接受的。毕竟,“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嘛。

这种“误解”其实就像地上摆放的“6”或“9”一样,站它两头的会分别得出不同结论,而且谁也不算错!

——角度不同罢了。

歪果仁见了中国的美食会怎样?

就和中国人吃外国菜一样,因人而异:有些人爱的要死,有些人无感,有些人完全吃不惯。一个中国北方人来到南方都可能吃不惯,饮食习惯差异更大的老外不习惯中餐再正常不过了。

真的不要信网上那些老外吃了中餐后就纷纷跪服的故事。倒不是说这是谎言,我相信类似的故事一定是有的,但不会是普遍情况。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些足球、篮球外援来了中国后情愿到处找洋快餐也不吃中餐的报道了。我在外国读书时,也有中国学生兴致勃勃地带着外国老师去吃火锅,结果很明显对方完全无感,只觉得很辣。

而且中餐在国际上真的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高评价,虽然确实算得上数量多、受众广、有认知度,但也只是众多“不错的”菜系中的一员罢了。除了中国(也许加上日本),就再没哪个国家会把中餐排在第一了,国际上永远是法、意争第一。

这不是妄自菲薄,一来中餐多年来根本就没有致力于对外输出,老外缺乏足够的认知;二来世界主流目前还是欧美文化,等哪天中华文化成为主流了,我们自然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当我们觉得中餐好吃、西餐难吃时,可以试着思考一下,这个“好吃”究竟是来自于菜品本身的调味,还是来自于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味觉惯性呢?分辨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也才有可能真正对外去实现文化输出。

对于美食,我们中国人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它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文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和学习,中国美食的魅为也让他们着迷。中国有着八大菜系,有着多样的烹饪方法,有着无数的食材,通过一代代厨师的不断研究,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来中国,都能找到让他们沉迷的美味。甚至有的外国人因为中国的美食而留在中国的。

但是因为生活习惯或者宗教等原因,也有一些食物是外国人难以接受的。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些动物的内脏和下脚料,如大肠,肝,肚,鸡脚等。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请他吃饭,那你最好不要点这些原料做成的菜。


外国人真的如有人说来了中国就那么馋么?我觉得好夸张,有说说真实情况的么?

外国人到中国!真是馋!他们都是快餐多,那象我们中华美食几干年…满汉全席!…56个民族所研究出来的成干上万种美食![玫瑰]很多种我都木见过!何况老外呢?他们来中国觉得任何一种都好吃,馋的不行!哈哈😄

真有,不过是苏联时代。俄人地处极寒,农产品门类少,故吃得简单。例一,那时两国大中学生交通信朋友,某地一女生给对方寄了一件洗面奶。对方说"好吃极了″,原来她当成奶油溚面包吃了。例二,某地一中学生家里过春节,邀请校里一苏籍教师。他一个人几乎吃光了为全家准备的饺子

怎么看待独角show?

在西瓜***上看到毒角show的***的,看了她很多***。最吸引我的是毒角show的幽默,风趣还有同情心,挺羡慕他的那种自信,还有意气风发的风***!英语666!虽然大家都想看到他的真面目,但我认为有时候还是保持点神秘感比较好(✪▽✪)。毕竟大家喜欢他的风格,管他长什么样子呢。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

第一次看是在微博上(正确名称应该是毒角SHOW),看了以后感觉这一个很有正能量的节目。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进步和与世界接轨,其实都已经让不少国家的外国人惊叹,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文化和美食。

还有漂亮的中美混血儿

美国人也很喜欢中国的城市

美国人都佩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中国人更应该自信,而极少数“精日”分子的行为和想法是相当可笑的。

这位美国友人对中国文化代表表示惊叹,是不是有点熟悉(对比一下)

有对比更有差别!

毒角SHOW也有入驻头号,搜索毒角SHOW就能找到!

支持正能量,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顿斯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