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粉: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细如丝,食法北方叫凉拌,海南叫腌粉,其上加入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肉丝、香油、酸菜......,醇香扑鼻,余味无穷,吃完后再加上一勺海螺清汤,更是鲜香无比。海南粉是海府地区 传统小吃。
2、抱罗粉: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因文昌县抱罗所产最为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比海南粉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
3、灵山粗粉:是在琼山市灵山镇一举成名的,其粉比海南粉粗,其生产工艺与海南粉略有不同,其食法也是腌吃,但特色是粉质爽滑,腌料注重海鲜原料,突出一个海鲜味。
4、陵水酸粉:陵水一带风味小吃,其粉圆而长,外观如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同样是腌粉,但其腌料与以上腌粉不同的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产的辣中之辣的灯笼椒辣酱的话,更是香、酸、辣三味具全,十分开胃!
5加积牛腩粉:做为海南的侨乡之一,吸收东南亚饮食的长处,加积厨师独创的五香牛腩、咖喱牛腩远近扬名,以五香牛肉腩为腌料的加积粉,香味浓郁,吃后余香留齿。
6、香粘软:出自着名侨乡、椰乡--文昌市一带民间。用糯米粉加清水、生油搅和,揉搓成小团,用手按压成扁圆形,在滚水中煮熟,然后沾上碎粒状甜馅料便可吃用。
7、清补凉:有点像北东的八宝粥,但制作方法有异,一般先将各配料煮熟后,加冰加糖水或加椰子水食用。该食品清凉可口,消暑健胃,是海南夜晚最富特色的解暑美食,价格仅有三四元/碗。
8、海南萝卜糕:海南地方传统小吃。民间制法因地而异,但都须以粘米浆、白萝卜丝为主料,其它辅料可随意变换,可间可繁,可蒸可煎,也可先蒸后煎。
9、苗家三色饭: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具有节令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传统喜庆节日)期间普遍制作和食用。
10、黎家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着名风味美食。
珍珠李是广西天峨县的特色李果品种,它口感爽脆、酸甜适中,富含维生素,有“李果皇后”的美誉。2018年,天峨县龙滩珍珠李种植面积已达12.3万亩,产值突破2亿元。最早的珍珠李,就诞生在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五福村。
黄皮果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热带水果之一,有消食健胃、顺气镇咳、消暑降火等功效,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的美誉。黄皮果除了果肉可以直接食用外,其叶、果和***等还可入药,一身都是宝。钦州市浦北县大成镇联成村的香蜜黄皮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0亩,成为“一村一品”的典型代表。
金桔原产于我国南方,在两广地区种植较多。它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金橘甙等成分,不仅能行气解郁、消食化痰,还可以维护心血管健康。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种植金桔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金桔之乡”。大将镇才妙村,就是融安最早种植金桔的地方。
柿子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但种植最集中、产量最大,还数广西。全国每三个柿子中,就有一个来自广西。桂林市恭城县是“中国月柿之乡”,而平乐县拥有着全国最大的月柿交易市场,产出的柿饼不仅深受全国各地美食爱好者的青睐,还远销到韩国、日本和泰国等地。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长滩村种植了近2000亩月柿,收获时节,到处都是一派金灿灿的景象。
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北部,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区。其中,南宁市分布的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次是百色市,再次是钦北防和玉林贵港地区。自2016年以来,百色市田阳区坡洪镇新屯村通过土地流转开始种植火龙果,如今,千亩火龙果正进入丰产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百色市位于右江河谷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光照、土壤条件优越,适宜芒果种植,是“芒果之乡”。经过30多年的发展,芒果已逐渐成为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三同村的主导产业,7000亩连片果园也进入了丰产期,覆盖桂三、桂五、桂七、红象牙、红贵妃、金煌芒、红金龙、红芒等多个品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