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饺:薄皮包裹着鲜肉或素馅,蒸熟后蘸上酱料食用。
西江白斩鸡:精选本地柴鸡,烹制后皮脆肉嫩,蘸上姜葱酱汁更添风味。
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梧州腊肠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
梧州豆浆
梧州有一种饮料,令人瞩目,津津乐道。说来有趣,这东西竟是平平常常的崐豆浆。油条豆浆,这是中国众多城市都有的大众食品,许许多多的车站旁边,早晚崐都见到有小贩在叫卖。蹲在这些摊子旁边喝上一两碗,是许多旅人都有的经验。物崐虽平常,那风味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蒙山县古老的传统捶打肉丸技艺,利用蒙山县优质的猪肉,甘泉水***作为原材料,生产出纯天然的肉丸。以蒙山县皮薄肉嫩的杂交猪肉为原料,制时将尚有余温的新鲜瘦肉放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木棍捶成肉泥,再加入菱粉水、蛋清、小苏打等配料用力拌匀即可制丸,最后将丸放在80度水中文火煮至浮起即可,蒙山肉丸以其爽滑鲜美而深受食客称誉。
生炒田螺
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
梧州纸包鸡
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因气味芳香、鲜嫩甘美。菜肴是以纸包裹主料炸制而成,这是隔纸炸的烹饪法,制作独特,菜肴可以保持鸡肉的鲜嫩,调料味浓,特有异香。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滑肉肠粉
也叫做“猪肠粉”,因形似猪肠而得名,制法是先用一张卷粉卷上滑肉,卷成一条后再切成约8厘米长的小段,上蒸笼蒸熟,出笼后,浇是生油,熟油,糟辣酱,海鲜酱等佐料即成。
梧州霉豆腐
又名霉***,是梧州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用***加工表面有富于弹性的粉红色霉菌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要吸炒、煮、煎等多种吃法,被港澳称为广西猪肝。
作为广西的一个小城市,梧州存在感比起同省的桂林、阳朔、北海等,还是弱了许多。但其实,梧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还享有“绿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誉。
梧州本地小吃中,除了各种牛杂和粉,还有不少特色。
和许多广西小城一样,梧州小吃生炒田螺,非常著名,已有250多年历史。
民间有句话说,“鸡汤甜,鸭汤臊,饮着螺汤不抬头!”
炒田螺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然后配上蒜泥、姜末、酸笋、豆豉、紫苏和辣椒,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也有一种是不用猪骨汤熬的,直接用蚝油生炒。
梧州的大街小巷都有很多田螺摊,每晚入夜,坐在小桌边吃田螺的人就络绎不绝。
田螺和石螺鲜美中带香辣,滋味好得很。这里除了田螺、石螺还有酸笋、豆腐果,还有宽切粉。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
另外,还有名声在外的蒙山肉丸。
蒙山县的猪肉切成肉条,将尚有余温的新鲜瘦肉放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木棍捶成肉泥,再加入菱粉水、蛋清、小苏打等配料用力拌匀即可制丸,最后将丸放在80度水中文火煮至浮起即可。
这小小的肉丸子,可焖,可炒,可煮汤,可入料火锅,香甜脆口,绝不腻喉,老少皆宜。
相传,豆腐创始于汉初的淮南,因之美味而传遍江南一带。宋元时期,豆腐已成为十分普遍的食物。
另外,因为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竹子***非常丰富,葱葱郁郁的竹林遮天蔽日,苍翠欲滴。
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笋就沐浴着春雨破土而出,人们这时总要***回一篮篮嫩绿可爱的竹笋,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竹笋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