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南方不吃鸡骨架的,你去看看每个县城的卤味店,哪个店里没有鸡骨架,还很畅销呢!
就比如我家那个县城里面的绝味***煌上煌周黑鸭里面全都有鸡骨架,并且几乎我每次买的时候都会买。
从事餐饮行业8年多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鸡架的南北饮食习惯问题,我有话说,首先每个地方都有他们青睐的一些食物和做法!
例如北方喜欢吃炖菜类,南方喜欢吃炒菜类!
在我们南方,鸡架多用于熬制高汤或辣炒,辣炒鸡架在食堂多见,毕竟成本稍低。
用来做小吃还是很受欢迎的
例如:椒盐鸡架骨 零食也好,下酒菜也好,大人小孩都喜欢!我就来分享下做法吧[呲牙]
做法如下:
01鸡架清洗干净,剁成块状,放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冷水多次冲洗,把血水全部洗干净并控干水分。
02鸡架里面倒入料酒,放上葱姜蒜腌制,然后倒入炸鸡架专用的腌制料,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
03锅里多倒一些油,烧热之后把鸡架放进去,用筷子不断翻,让鸡架均匀受热。
04鸡架炸到脆脆的时候,那便是已经炸透了,捞出来控油,放入葱姜蒜辣椒沫,一起翻炒几下,撒上一些椒盐或辣椒粉和孜然粉就可以出锅了
南方也吃鸡骨架的。
我是浙江的,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爸妈去菜市场,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菜市场的鸡骨架卖的还不错,我们家有时候也会买来红烧吃。
后来生活条件好起来了,鸡骨架没多少肉,自然吃的人就少了;有的店家会买来熬高汤什么的,不过随着浓汤宝的出现,买来熬高汤的也少了;更多的人还是买来做***喂狗,没错就是喂狗,因为鸡骨架基本没有鸡腿骨和鸡翅骨这几根最硬最容易卡喉咙的骨头,所以狗很容易嚼碎。
我印象里知道经常吃鸡骨架的是衢州那边的,我一个同事就衢州的,他们家经常会做一种粉蒸鸡架,就是鸡骨架斩块,然后跟米粉、豆芽、辣椒什么的一起拌匀,然后上锅蒸熟,跟粉蒸肉一个做法,还挺好吃的的。
不过其他的就没怎么听说过了,就算现在南方经常能看到东北人开的东北烧烤,不过烤鸡架这个菜还真的少见,可能更多人还是不太接受这个菜吧。
鸡骨架是什么东西?是去了肉的鸡骨吗?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广州人表示从来都是一只或者半只鸡的吃,再次也是1/4只,不会将骨肉分离的,只有手撕盐焗鸡是那样做,但不是家里经常吃的
这就是南北饮食差异,北方喜欢重口味南方喜欢清淡。就好北冬天南方人可以在家穿短袖吹空调,而北方只能穿着厚厚的棉袄躲在家里,所以南北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在南方鸡架骨多肉少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鸡骨架之类的一般都是冷冻的多,北方物质比较匮乏都是冷冻运输,北方不会对冷冻的食物有太大的敏感,相反南方物质比较丰富喜好鲜杀烹饪,像鸡骨架骨多肉少的都是用于煲汤、吊汤用。
簕鼓鸡不是“鸡”,它更像是“蒸粽”!古代人吃它是因为“穷”,现代人吃它是因为“贵”👌
簕鼓鸡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传统粤菜,也是郁南县大湾镇的特色菜式。它是用当地的簕鼓草作为包装、将大米、糯米、红绿豆、芝麻、肉类等食材裹入其中,煮熟制成的。
关于簕鼓鸡的起源并没有文字记录,但据大湾镇的老一辈人讲述,它是由一个聪明的农妇发明的。
古时候的老百姓大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家里小孩子过中秋节想吃个鸡都没盼头,所以这名农妇便***摘了一些簕鼓草,将它编织成鸡的模样,然后把大米放进去,用水煮熟。小孩子吃了以后破涕为笑,簕鼓鸡也就这样问世啦😁
当年“初始版”的簕鼓鸡,原料很简单,就是普通大米加点糯米,最多加些豆类作配料,后来到了民国,配料开始加入各种肉类,成了节日里不可缺少的食物。
而到了近年,簕鼓鸡已经身价倍增,成为一种高尚礼品了,因为簕鼓的编制技艺复杂,一般人上不了手,你如果要吃,还要提前预定!
大家吃簕鼓鸡,一方面是图个喜庆,一方面是簕鼓这种植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据医学书籍记载,簕鼓草性凉,清热、解毒,主治疮疥。所以小孩子最适合食用啦。
最后聊聊簕鼓鸡的做法,其实最难的部分就是用簕鼓来编制外型,在当地,也只有传统工艺人会做啦。先将簕鼓草除刺、然后将一条簕鼓草分成4个长条,利用这4条来编制成鸡的模样。
备料这些就简单了,上面说过的各种配料统统混合拌和,填入“鸡肚子”,然后放入大铁锅中加上清水,开煮!直到熟透即可食用。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门手艺活,比起美食,制作簕鼓鸡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