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金融服务公司瑞士银行近年对富裕的美国投资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中,有70%不认为自己有钱。只有资产达到或超过500万美元的人才对未来怀有充分的安全感,而其他多数人仍然担心一次挫折就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数十年来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否认了"金钱能买来长期幸福"的说法,甚至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奖者在获得大奖后最终并没有感觉更加满足。
"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最开始感觉满足感提升,但到了某个阶段,满足感就不再增加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财富悖论》(The Wealth Paradox)的作者之一乔兰达·杰登(Jolanda Jetten)解释道;
有很多高收入人群无法停下脚步,即便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和生活品质已经进入平台期之后同样如此,因为他们太过看重财富。
这是因为有钱人跟没钱人一样,总喜欢跟比自己强的人攀比,拿自己的收入、房子、投资或财产跟那些更加富裕的朋友和同事比较,而没有跟普通大众对比。
赚钱越多,就越想赚更多钱——就像上瘾一样。“钱越多,问题越多?"一份研究表明,***中奖者在获奖后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有的人甚至比以前活得更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就此认定越贫困越幸福(在联合国最新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World H***iness Report)中,富裕国家仍然占据主导)。但格雷厄姆的研究表明,较为富裕的人或许比他们想象得更能适应收入的负面变化。正如杰登所说,富人会经常设想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通过"跟他人相处"学到很多东西,而这种相处方式在较为贫穷的社区和社会中更为普遍。
与贫穷国家相比,较为富裕的国家平均幸福感更强。具体到财富,很多人认为金钱是关键。但如果你现在就能快乐地生活,那就不需要太多钱。更加享受洗桑拿、林间漫步、与亲友聚会这些简单的快乐。旅行是好事,既能了解其他文化,还能认识自己,甚至可以在世界各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但这也可能上瘾。你会因为体验新东西而感觉***——就像购物一样。但这可能意味着你的根基松动,或者错过了跟家人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最好的建议是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要学会从生活点滴中寻找快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当今社会的人。我有时候也常常在想,以前的人没钱没吃的过的挺幸福的。怎么现在人有吃有喝?停不住忙碌的脚步。到处奔波。就像我自己一样。为了争口气。为不要让别人看不起。为了老了不要靠别人。为自己活着有尊严一点。为了给小孩子创造财富。为了自己的父母老了有个依靠。还是现在的物质生活达到了满足?精神生活上面怎么也满足不了。总结一点就是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活在别人的眼里,怕别人说自己不上进,自己过的充实起来。我想说一句。我们只是普通人,都是受周围的人的影响。每个人都这样的活着,所以现在每个人都活的那么累。
看看他们这个国家的人。温饱都解决不了。我们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有底气。
幸福感不仅仅反映在物质上、工作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幸福感反映的层面越来越完善。
幸福感还反映在:家庭和谐、得到尊重与认可、乐于工作、压力小、有休闲时间、有***、对公务员的服务满意,对公平、平等的满足、对教育、卫生、***满意,对安全满意,对社会没有恐惧感、对寿命、健康充满信心,对生话充满热情,使个性得到释放等等。
所以,幸福感体现的层面会随着世界的进步,而扩展。
当然我不是什么有钱人也没有好的工作,我生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几亩地把我们姐弟拉扯大,日子过得很拮据。初中毕业后打工、到了年龄结婚、生子,一切都顺其自然。
刚结婚时,日子不好过,都是农村出来的,租房一直租了9年,冬凉夏热深有体会,记得每次发工资都会奖励自己去吃鸡公煲,那个汤那个味……纵然住着租来的房,也感觉太幸福,很满足!
现在房子也有了,物质生活也好点了,却没有了当初那种幸福感,困惑一段时间后终于明白了,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成正比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你的欲望也提高了,有钱可以提高物质生活,但是一定要做到降低欲望、不盲目攀比、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知足常乐,就像歌里唱的那句: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不忘初心,就会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