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为世界公认美食之都的第一名,自然是拥有着世界级的美食。成都的美食都是以香辣为主,他们的美食就像成都的热情一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成都是亚洲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美食之都,后来各城市也纷纷意识到旅游、美食产业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纷纷申请美食之都。广州、顺德、西安、杭州等城市都纷纷申请,但受评的组织不同,其意义也不相同。但的确,成都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美食之都。有一种说法: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川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成都的川菜汇聚了四川各地所长,代表的是上河帮的川菜。有名的菜品很多。如今的川菜一走出四川,人们会给它贴上也就30%,剩下的菜品基本上是不带辣味,或者大家都能接受的。川菜的厨师极擅长调味,与四川有众多的优质调味品有一定的关系,自贡的井研、内江的白糖、郫县的豆瓣、汉源的花椒、成都平原的辣椒、南充的冬菜、宜宾的芽菜等使得川菜的味型极其丰富。成都作为川菜的大本营,菜肴的制作技艺以精细为代表,比较讲究传统技术,小吃、火锅、精品川菜是其特色。
“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其中一类城市的称号。中国成都市于2010年2月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
现时全球共18个「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辖下创意城市网络的组成部分。澳门已符合相关的8个标准,跻身其中,获得「美食之都」的称号.
新鲜出炉的葡挞,澳门最广为人知的地道美食之一。
2016年5月,旅游局局长文绮华透露,***有意将澳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美食之都」,并在同年成立了澳门申都委员会,其后又在年末举办了「澳门国际美食论坛2016」,邀请多位「美食之都」及「文学之都」的城市代表出席,其中与会的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更表示,该会将全力支持澳门的申报工作。
2017年初,澳门申都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谭俊荣指出「美食之都」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品牌,一旦申报成功将对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以及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有着非凡意义.
熙来攘往的手信街,沿途不少食店林立。
在申报工作如箭在弦的同时,社会上亦对此进行广泛的讨论。简而言之,市民及业界大多对申报澳门为「美食之都」表示认同和支持,但亦指出当中存在着若干疑虑,例如澳门除了土生葡菜和若干手信、小食以外,其他饮食文化均与周边地区重迭;如何在庞大的产出量中保持美食水平;人力***及租金压缩食肆生存空间;知名的美食或食肆向高消费发展,脱离居民日常生活等。
基于上述种种,澳门到底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美食之都」,这就要从它的背景说起了。
什么是「美食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根据《尊重文化多样性公约》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UCCN),这是世界创意产业领域当中最高级别的非政治组织,目的是促进与将创意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因素的城市之间的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的总部。
现时的创意城市网络由来自54个国家共116个城市共同组成,涵盖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设计、电影、美食、文学、媒体艺术和音乐7个领域,每个城市只能选择一个领域进行申报,而每个领域的入选标准都各有不同。
然而,所有成功入选的城市在获得荣耀的同时,亦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包括加强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创建、制作、传播和宣传;建立创意和创新枢纽,拓宽文化领域创意人员和专业人士的发展机遇完善人们接触和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尤其是边缘化族群和弱势群体及个人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以及将文化与创意充分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而根据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澳门***正拟申报的「美食之都」,有以下8项标准:
1.发展良好的美食是该都会中心和/或地区的特色
2.充满活力的美食社群拥有许多传统餐厅和厨师
3.传统的烹饪中使用在地的食材
4.在工业/科技进步依然能够保存传统的烹饪方法
6.举办美食节庆、奖项、竞赛以及其他广泛地推广方法的传统
7.尊重环境并推动当地产品的永续性
8.在教育机构里培养公众欣赏美食、推动营养观念、同时在料理学校的课程中入保育生物多样性。
而现时世界上共有18个「美食之都」,亚洲分布有5个,分别是中国的成都、顺德、南韩的全州、日本的鹤冈以及泰国的布吉,其中成都是在2010年成为***个美食之都,而全球第一个美食之都则是哥伦比亚的波帕扬(Popayán)。
尽管近年入选「美食之都」的标准不断变化,而且有着愈加严谨的趋势,但借由检视成都的状况,应可更准确地评定现时澳门有没有足够条件入选为「美食之都」。
澳门的现况
澳门华洋同处4百年,期间孕育出弥足珍贵,澳门独有的土生葡菜。然而土生葡菜的烹调方法,一般是各个土生家庭自身的家传之秘,随着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今天土生葡菜不仅没能在华人中广泛传播,反而息微到需要保护的地步。
澳门的土生葡菜,随葡萄牙的殖民路线而夹杂着非洲、印度等地的元素,与葡萄牙本地的菜系,甚至与马六甲等曾是葡国殖民地的土生葡菜都有所不同,因此被列为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澳门自开埠起已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包括饮食文化在内,澳门的华人长期受着广府文化的熏陶,粤菜、饮茶、大牌档小炒是常见的饮食模式,但这种文化并非澳门独有。
上世纪70年代,东南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大规模的***潮,大批在当地几代世居的华侨迁到澳门三盏灯区居住,同时为澳门带来了一系列如椰汁鸡面等华缅或华尼融合的菜式,成为澳门饮食文化中较突出的一种特色。

深具澳门特色的椰汁鸡面。
至于食肆方面,上世纪著名食肆,如美国楼、六国饭店、龙记酒家等现时大多已经消失,这些食肆提供的,具有本土及时化特色美食,如豉油西餐(适合华人口味的西菜)、星期美点(花样繁多,中西混合的点心)等不少已不可复见,但仍有部分餐馆如佛笑楼、大龙凤、龙华茶楼等至今仍在,硕果仅存。
龙华茶楼以怀旧闻名的食肆,图为茶楼供应的点心。
以往澳门的美食大多集中在街头小店,但近年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而偏向以游客为主的高消费发展,更因此吸引了各国菜系,甚至是米芝莲餐厅的进驻,现时不少知名食肆都是在酒店内的高端餐厅,有脱离市民日常生活的趋势;至于如小食方面,除了猪扒包以外,手信饼食、葡挞、牛杂、鸡蛋仔等,不是面向游客就是与周边重迭,本土色彩较为单薄。

這是澳門的榮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博科娃於澳門時間十一月一日凌晨宣佈,中國澳門正式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美食範疇的新成員城市。澳門獲添世界認可的新美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肩負新的身份將為澳門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不單可藉此推廣本地獨特的美食文化,更可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澳門朝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邁進。
國家支持成功申請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次以“中國澳門”的名義成功申報,澳門獲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有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予以全力支持,澳門特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的高度配合,以及歐洲美食與美酒聯誼會與中國烹飪協會的支持。
繼“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是次成功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將繼“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一六九三——一八八六)”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後,為澳門再增添一張亮麗的國際名片,有助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澳門自一九九五年起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準成員。
美食中西文化交融
這項新美譽將為澳門開拓嶄新的視野和景象,帶動澳門邁進發展,成為精彩多元、富有特色且可持續的活力城市。四百多年以來,美食一直是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元素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pzass.com/post/1872.html